河声丨“旧款当新款卖”,太平鸟还“太平”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8-14 11:23  浏览量:1

“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。”一件Polo衫,去年买的叫“旧款”,今年再卖就成了“新款”——太平鸟男装的这番操作,让消费者周先生直呼“被忽悠”。尽管最终商家“退一赔三”息事宁人,但这场风波留下的疑问却挥之不去:当品牌把“旧款翻新”当作营销套路,消费者还能相信“新款”二字的分量吗?若不是媒体介入,这事儿还不知道怎么收场。这看似只是一起普通的消费纠纷,实则戳中了企业经营的痛点,让人不禁想问:“旧款当新款卖”,太平鸟还“太平”吗?

“新款”不是文字游戏,诚信才是商业底线。太平鸟此次的行为,往小了说,是误导消费者,往大了讲,那就是触碰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底线。太平鸟的解释看似合理——“今年新生产的批次,所以叫新款”,但消费者不买账。款式未变,面料未改,仅仅因为“重新生产”就标榜“新款”,这无异于把消费者当“韭菜”。这和“挂羊头卖狗肉”有何区别?这不仅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,还破坏了市场的信任环境。长此以往,消费者对品牌失望,市场秩序也会被搅得一团糟。品牌可以迭代产品,但不能迭代诚信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明令禁止虚假宣传,而“新款”二字一旦失去真实含义,就成了误导消费者的“障眼法”。品牌信誉的羽毛,经不起“旧衣新卖”的折腾。这让人想起那句老话——“骗得了一时,骗不了一世”。前几年,太平鸟就身陷抄袭风波,如今又该如何摆脱不诚信的标签? 要知道,品牌形象是日积月累塑造起来的,却可能因为一次不诚信的行为功亏一篑。

直播带货的快节奏,不该成为“浑水摸鱼”的借口。太平鸟的问题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电商直播风生水起,但“货不对板”“虚假宣传”的乱象也层出不穷。有的商家把“库存货”包装成“限量款”,有的用滤镜美化商品,消费者收到后直呼“卖家秀vs买家秀”。直播的即时性、冲动消费属性,让一些品牌钻了空子——反正消费者“激情下单”,事后维权成本高,能糊弄就糊弄。但太平鸟这次翻车证明,消费者越来越较真,监管越来越严格,靠“话术”忽悠的时代已经过去。

“退一赔三”不是终点,品牌该补上诚信这一课。 太平鸟最终低头,说明法律站在消费者这边。但罚款和赔偿只是治标,治本还得靠品牌自律。如果每次犯错都等到媒体曝光、舆论发酵才认怂,这样的品牌能走多远?市场竞争如大浪淘沙,最终留下的,一定是那些把诚信当“金字招牌”的企业。太平鸟若真想“太平”,就该少玩文字游戏,把心思多花在产品研发、质量提升上。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,收获长久的发展。就像古人说的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,消费者就是企业的“水”,只有真心对待他们,企业这只“舟”才能在市场的海洋里行稳致远——毕竟,消费者买的不是“新款”标签,而是实打实的品质。

太平鸟这次的“旧款当新款卖”事件,给所有企业都敲响了警钟。在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,别让营销话术凌驾于产品真实。品牌可以创新营销方式,但不能创新“欺骗手段”。消费者或许记不住每一句广告词,但一定会记住谁在认真做产品,谁在玩弄概念。太平鸟这次“翻车”,但愿能成为行业回归诚信的转折点——否则,下一次消费者用脚投票时,恐怕连“退一赔三”都救不了场。只有诚信经营,市场才能真正“太平”,企业也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春天。(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)